力强环保

大气污染有关指标术语解释

1. 大气污染

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,如燃料燃烧、工业排放、固体废弃物焚烧、农业活动排放等及自然因素,如森林火灾、火山活动、自然尘、海浪飞沫等都不断向大气排放各种各样的物质,而这些物质能在大气中以一定的寿命存在,当大气中某种物质超过了正常水平而对人类、生态、材料或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要素,如大气质量、水体水质、气候等产生不良效应时,就构成了大气污染。大气污染根据污染物的性质,滞留、扩散和转化的速度及影响的程度可以是局部性、区域性甚至是全球性问题。

2. 细颗粒物

细颗粒物又称细粒、细颗粒。大气中粒径小于2.5μm(即PM2.5)的颗粒物(气溶胶)。其来源主要有天然和人为两种,但危害较大的是后者,其中很多是二次颗粒物,如由二氧化硫氧化生成的硫酸盐颗粒、氮氧化物转化而成的硝酸盐颗粒物等。危害:研究表明,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要更大,因为直径越小,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。10μm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,2μm以下的可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。细颗粒物进入人体到肺泡后,直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,使机体容易处在缺氧状态。而且这种细颗粒物一旦进入肺泡,吸附在肺泡上很难掉落,这种吸附是不可逆的。

3. 臭氧

近地面大气中的臭氧是一种二次污染物,其浓度过高会对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损害。它的生成过程是: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达到一定浓度后,在太阳光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,生成以臭氧为主要表征物的“光化学烟雾”。其产生与机动车污染、燃煤、挥发性有机物及光照强度等因素密切相关。

4. 挥发性有机物

挥发性有机物在常温下通常以蒸发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,它的毒性、刺激性、致癌性和特殊的气味性,会影响皮肤和黏膜,对人体产生急性损害。主要来源:在室外,主要来自交通运输、油品储运、溶剂挥发、工业排放、农业等;而在室内则主要来自燃煤和天然气等燃烧产物、吸烟、采暖和烹调等的烟雾,建筑和装饰材料、家具、家用电器、清洁剂和人体本身的排放等。